成语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,
是历史文化的积淀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每个成语故事背后,
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,
是中国几千年来人民的智慧结晶。
即日起,让我们每天认识一个成语
了解背后的故事......
今日成语
【成语】
抉目吴门
【拼音】
jué mù wú mén
【释义】
抉:剔出;目:眼睛。指忠臣被谗诛杀。
【出处】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将死,曰:“树吾墓上以梓,令可为器。抉吾眼置之吴东门,以观越之灭吴也。”
解释:在我死了以后,一定要在我的墓上种梓树,让它长大后可以做成盛器,把我的眼睛摘下来悬挂于东城门之上,让我亲眼看到越国贼寇怎样入侵以及毁灭吴国的。
【近义词】
抉目东门 抉目胥门 抉目悬门
【反义词】
无
【造句举例】
自古忠良都命运悲惨,抉目吴门的伍子胥对吴国忠心不二最后仍被赐死,实在惋惜。
成语故事
春秋时期,吴国有一个大夫名叫伍员字子胥,楚国人(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),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,因受费无极谗害,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。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,成为吴王阖闾重臣。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,西破强楚、北败徐、鲁、齐等,吴王夫差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。
公元前496年,阖闾与越王勾践大战,中箭,阖闾伤脚拇趾,伤重不治,死前嘱子夫差,勿忘杀父之仇。并托伍子胥辅佐少君,封他最高官职,称相国公。
吴王夫差继位后,打败了越国,越王勾践投降,伍子胥认为应一举消灭越国,但是夫差为伯嚭所谗,不听“联齐灭越”的主张,反派伍子胥出使齐国。伍子胥对他的儿子说:“我多次规劝大王,大王不采纳我的意见,我现在已看到吴国的末日了。你与吴国一起灭亡,没有好处啊!”于是将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,就返回吴国向夫差汇报。伯嚭乘机进谗言,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。
公元前484年,夫差便赐死伍子胥,赠剑令他自尽。伍子胥仰天长叹说:“唉!奸臣伯嚭作乱,大王反而杀我。我使你的父亲称霸诸侯。在你还未被立为太子的时候,几位公子都争立为太子,我与先王冒死力争,差点不能被立为太子。你被立为太子后,想将吴国分一半给我,但我并不敢有这种奢望。可是如今你竟听信奸佞小人的谗言而杀害长辈。”
伍子胥在愤恨之余,留下遗言,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,挂在东城门上,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。 吴王夫差极怒,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中,吴人哀怜他,为其在江上立祠,命名为胥山。 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,夫差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,用白布蒙住双眼后才举剑自尽。
更多精彩
完
扫描二维码
点击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