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时节,坐在家门口,看着游客陆续打卡红军标语、布依村落、银杏广场,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的村支书李红林满脸笑容。
(资料图片)
2011年之前,大木村的村民出行基本靠走、一路泥泞。如今,长约16公里、宽6.5米的农村路修到家门口,游客多起来,农家乐生意红火,“红色大木”的旅游品牌让其实现了华丽的蜕变。
正是大河至红竹公路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,起点位于扎佐街道大河村,终点止于六屯镇大木村,串联起大木、独山两个村寨的主要出行通道,让沿线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大步迈进。
“原先我们这条路坑洼多、路面也窄,那时候去一趟扎佐要3个小时。”在大木村经营了9年餐饮的村民李政对交通的变化深有感触,现在路畅宽阔,驾车40分钟就能抵达位于扎佐镇的贵阳农产品物流园,清晨采购的新鲜的瓜果肉菜,中午便能端上餐桌。
“大木村是一座具有红色文化的村落。当年,红军留下的标语,还清晰可见,红色基因也在一代代大木人当中不断传承。”修文县副县长邵章华说,在道路设施不断完善下,大木村不断开发利用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、大木特色美食、布依风情、舒适环境吸引了八方来客,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体验示范村。
如今,大木村旅游年收入达1100万以上,带动1200余人从事旅游行业工作,2020年被评为最美红军村落。李政经营的红峰农家乐从2016年起扩张了住宿服务,把自家三层楼房改造成民宿,共有7间房可供11—12人入住,每逢节假日必爆满,大部分都是来自重庆、湖南、武汉等地的回头客,一年住宿加餐饮的毛利就有30万元。
十多年前,大木村还是一个交通闭塞、鲜为人知的“世外桃源”。村里土地多、光棍多、荒山多,村里大部分是坡耕地,水资源也没能很好地利用起来,在农业方面没有发展优势,2009年村人均收入不到1800元,交通成为一个亟须突破的瓶颈。
村里的种植大户李福贵就吃过这样的苦头,以前种植桃子只能靠摩托车运输,外面的车进不来,1000斤的桃子要运个5、6天,运量跟不上市场需求,吃亏就吃亏在路不好。
转机的出现是大河至红竹公路的不断改善,经过2011年改扩建、2018年路面改善、2022年绿化美化,原来泥泞狭窄的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,原来只能通行一辆小车的土路变成了双向车道,每年均按照养护技术标准对公路进行维修维护,公路服务运行良好,路面行驶质量指数PQI值为90,优良路率平均值为100%。
农民因路而富、农村因路变美、农业因路兴旺。
李福贵开始种植起赤松茸,早上7点工人便开始采摘,每2个小时就会有一批松茸菌从基地运往冷库进行分拣,一级、二级松茸将被打包送往贵阳机场,第二天一早出现在香港、广州、上海等各大城市的商超货架,而三级松茸则通过汽车运输到距离较近的成都市场和扎佐、石板等物流园。
“采摘最多的时候,每天要运输3—4吨,以前路不好根本想都不敢想。”50亩的种植面积让李福贵当仁不让成为了村里的赤松茸大户,光是分拣中心就雇佣了当地20余名乡亲。顺着他手指的方向,大木村的赤松茸将沿着这条便捷公路,无缝衔接高速路口,46分钟到达贵阳机场,7个小时运抵成都。这样的速度保证了在保鲜的情况下,松茸36小时内的最佳口感。
交通持续释放活力,大木村发展的瓶颈打开了,村民谋发展的干劲有了,大木村已连片种植桃、核桃、杨梅、猕猴桃等经果林5000余亩。同时,政府采取扶持政策,鼓励村民利用区位优势,利用交通做致富文章。六屯镇副镇长郑秀元告诉记者,大河至红竹公路沿途串联起十里画廊和桃源河等景区,两点之间20分钟便能快速通达。
“2021年12月,我县成功创建了‘四好农村路’省级示范县,再一次掀起我县农村公路‘爱路护路养路’的高潮,有力推动我县‘四好农村路’高质量发展。”修文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陈孟国说,大河至红竹公路作为我县今年参选贵州省“十大最美农村路”的代表路,该条公路的发展史也正好是贵州交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,只有我们的农村公路得到了发展,才能够助力乡村的振兴。
下一步,修文县将实实在在地“建好、管好、护好、运营好”每一条农村公路,让沿线村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公路“红利”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力维
编辑 申川
二审 余昌旭
三审 顾海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