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关注 > 内容页

简讯:新乡贤俞永法:企业交给儿子 专管村里“闲事”

时间 : 2023-05-25 08:42:03 来源:萧山日报

来到楼塔镇大黄岭村斜爿坞自然村,人们都会为村庄的整洁、美丽而惊叹。可谁能想到,5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脏破不堪,交通也很不便,如今却成了村民自豪、游人欣羡的“桃花源”。

小村“凤凰涅槃”的背后,既有“美丽乡村”工程带来的红利,更有一群饱含家乡情结、甘心奉献的新乡贤,其中的领头人之一,就是大黄岭村新乡贤会副会长、大黄岭村斜爿坞自然村新乡贤分会会长俞永法。


【资料图】

说起俞永法,斜爿坞村老百姓都说他是一个爱管“闲事”的人。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,俞永法对家乡的爱是源自骨子里的。

20世纪80年代村办企业兴起,俞永法走南闯北跑推销;20世纪90年代后期,头脑活络的他与人合作办起了减速机厂;2000年,他又到镇上单飞创业,成了镇上先富起来的群体之一。

从2013年以来,俞永法毅然回到家乡,带领乡亲们拆危房、抓整治、建礼堂、修道路,当起一个热心为村民群众排忧解难、“不在编”的村干部。

修谱建祠,甘做“牵线人”

2013年5月,中断80余年《黄岭俞氏宗谱》修谱续宗工作启动,作为一次承上启下抢救性的修谱,工作繁琐,需要一个德高望重、责任心强的人来负责。斜爿坞村自然村150多户调查与登记工作,俞永法义不容辞承担起这个责任。

从此以后,俞永法就把企业交给了儿子,当起了村里的“大管家”。为了让村里的老人有个娱乐休闲的场所。2017年,63岁的俞永法等人在村委会的支持下,牵头组建斜爿坞村“宗祠和老年活动室建设筹备组”,义务修缮斜爿坞宗祠,准备将原先破旧即将倒塌的旧宗祠修复一新。

整个工程历时近一年时间,筹备组却没有收取一分费用。筹资筹物、材料采购、工程对接、活动策划,更别说每天从斜爿坞到集镇的四五趟的通勤,俞永法一年到头365天,有300天都泡在村子里协调各种问题。

“花费全公开,账目全透明,劳动全义务。”这是俞永法组织筹备组之初立下的规矩。资金不够了,筹备组先捐。受到筹备组的感召,在外企业家也纷纷慷慨解囊,一轮建设下来,乡亲们多则捐出大几万元,少则捐出几百一千,最终筹到资金六十余万元。

是什么力量能让俞永法自愿花费这么多时间和心力重建宗祠的呢?俞永法说:“斜爿坞自然村一共150余户人家,留在村里的老人有100多人,我每每进村,看到老人们饭后连个歇歇脚、聊聊天的地方都没有。所以,我们就奔着一个最简单的愿望,希望村里老人有个地方坐坐。”

美丽建设,争做“奉献人”

2018年,斜爿坞村成立了楼塔镇首个自然村新乡贤联谊分会,最初入会40多人,俞永法成为首任自然村新乡贤分会会长。用新乡贤俞和良的话说,成立的宗旨很明确,“做公益、讲奉献。”

同一年,大黄岭村被列入“区级美丽乡村提升村”。按照“美丽乡村”规划图,单单斜爿坞自然村就要拆除60多幢旧房、简易建筑,还有大量围墙、外墙需整改。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,单靠村委会的力量远远不够。

为了开展工作,斜爿坞村新乡贤们当仁不让地挑起担子,俞永法更是把自己完完全全奉献给了这场蝶变。为了改变面貌,利用双休日,不知开了多少次碰头会,一次次统一思想、谋划方案、落实分工,遇到拆迁钉子户时,动员各种力量千方百计做思想工作。这当中,光拆迁补偿一项乡贤就捐了几十万元。

俞永法成为村干部的“好帮手”,群众的“贴心人”。俞永法与村干部一起上门现身说法。原来的村道只能开手扶拖拉机,村民俞某家发生火灾,消防车开进不来,损失很大……为了拓宽村道,乡贤们不光带头拆改自家的房子,还一户户上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。有一户村民住在单程40公里外的萧山城区,俞永法前后共跑了四趟,讲解政策好处,沟通补偿方案。

俞永法在家里基本上是“甩手掌柜”,企业都交给儿子管理,全心全意地投身村里的美丽乡村建设。

扶贫助困,乐做“解忧人”

除了修建礼堂、牌坊,参与美丽乡村建设,日常生活中俞永法也是村里的“解忧人”。谁家有小矛盾,哪条臭水沟要整治,村民们总会打电话找他。

新乡贤俞佳佳执笔写出了《斜爿坞调查》,有几组数据俞永法很关注。斜爿坞自然村户籍总人口551人,户数150户(常住80户),家庭年收入20万元及以上达54.3%,40万元以上达到39.36%。其中,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占4.26%,虽然这个群体占比很小,但成为俞永法与乡贤们特别关心关爱帮扶的对象。

斜爿坞自然村内有个独居残障人士,俞永法便让妹夫腾出了一间空屋,免费提供给他居住。2020年,斜爿坞村一农居着火,这个农户损失惨重,俞永法毫不犹豫捐出一万元以表慰问。

2022年1月,大黄岭村新乡贤会成立,俞永法成为大黄岭新乡贤会副会长。近两年来,新乡贤会建立共富基金,每年暑假送清凉,中秋庆团圆,春节送温暖。鼓励高考学子,关爱80岁以上老人,共计受惠人数200人以上。

俞永法说,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,要发挥乡贤的群体力量,才能起到引领本地村民见贤思齐、发奋进取,激发村民投身家乡建设、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。

x